饲料原料感官检测,适用于能通过人的味觉、嗅觉、触觉、视觉等举行感观检查的动、植物性饲料原料。品管部收货组主要接纳以下方法对公司进货原(辅)料举行磨练。
视觉:视察原料或辅料的形状、粒度、色泽、霉变、虫蛀、结块或杂质等。嗅觉:通过嗅觉来判别原料或辅料具有的特殊气味。
味觉: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原料或辅料的味道、硬度及口感等。触觉:用手指头捻取原料或辅料,通过感慨来判断其水分、硬度、粘稠性等。17种饲料原料的感官判别1 玉米a) 视察其颜色:较好的玉米呈黄色且匀称一致,无杂色玉米。b) 随机抓一把玉米在手中,嗅其有无异味,大略预计(目测)丰满水平、杂质、霉变、虫蛀粒的比例,开端判断其质量。
随后,取样称重,测容重(或千粒重),分选霉变粒、虫蛀粒、不丰满粒、热损伤粒、杂质等异常成份,盘算效果。玉米的外外貌和胚芽部门可视察到玄色或灰色黑点为霉变,若需视察其霉变水平,可用指甲掐开其外表皮或掰开胚芽作深入视察。
区别玉米胚芽的热损伤变色和氧化变色,如为氧化变色,味觉及嗅觉可感氧化(哈腊)味。c) 用指甲掐玉米胚芽部门,若很容易掐入,则水分较高,若掐不动,感受较硬,水分较低,感受较软,则水分较高。也可用牙咬判断。
或用手搅动(抛动)玉米,如声音清脆,则水分较低,反之水分较高。2 豆粕a) 先视察豆粕颜色,较好的豆粕呈黄色或浅黄色,色泽一致。
较生的豆粕颜色较浅,有些偏白,豆粕过熟时,则颜色较深,近似黄褐色(生豆粕和熟豆粕的脲酶均不及格)。再视察豆粕形状及有无霉变、发酵、结块和虫蛀并预计其所占比例。
好的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,豆皮较少,无结块、发酵、霉变及虫蛀。有霉变的豆粕一般都有结块,并伴有发酵,掰开结块,可看到霉点和面包状粉末。其次判断豆粕是否经由二次浸提,二次浸提的豆粕颜色较深,焦糊味也较浓。
最后取一把豆粕在手中,仔细视察有无杂质及杂质数量,有无掺假(豆粕主要防掺豆壳、桔杆、麸皮、锯木粉、砂子等物)。b) 闻豆粕的气味,是否有正常的豆香味,是否有生味、焦糊味、发酵味、霉味及其它异味。
若味道很淡,则讲明豆粕较陈。c) 品味豆粕,尝一尝是否有异味,如:生味、苦味或霉味等。d) 用手感受豆粕水分。用手捏或用牙咬豆粕,感受较绵的,水分较高;感受扎手的,水分较低。
两手用力搓豆粕,若手上粘有较多油腻物,则讲明油脂含量较高(油脂高会影响水分判断)。3 菜粕a) 先视察菜粕的颜色及形状,判断其生产工艺类型。
浸提的菜粕呈黄色或浅褐色粉末或碎片状,而压榨的菜粕颜色较深,有焦糊物,多碎片或块状,杂质也较多,掰开块状物可见分层现象。压榨的菜粕因其品质较差,一般不被选用(但有可能掺入浸提的菜粕中)。再视察菜粕有无霉变,掺杂,结块现象,并预计其所占比例(菜粕中另有可能掺入沙子、桉树叶、菜籽壳等物)。
b) 闻菜粕味道,是否有菜油香味或其它异味,压榨的菜粕较浸提的菜粕味道香得多。c)抓一把菜粕在手上,拈一拈其份量,若较重,可能有掺砂现象,松开手将菜粕倾倒,使自然落下,视察手中菜粕残留量,若残留较多,则水分及油脂含量都较高。同时,视察其有无霉变、氧化现象。
再用手摸菜粕感受其湿度,一般情况下,温度较高,水分也较高,若感受烫手,大量堆码很可能会引起自燃。4 棉粕a) 视察棉粕的颜色、形状等。好的棉粕多为黄色粉末,玄色碎片状棉籽壳少,棉绒少,无霉变及结块现象。
抓一把棉粕在手中,仔细视察有无掺杂,预计棉籽壳所占比例及棉绒含量崎岖,若棉籽壳及棉绒含量较高,则棉粕品质较差,粗卵白较低,粗纤维较高。b) 用力抓一把棉粕,再松开,若棉粕被握成团块状,则水分较高,若成松散状,则水分较低。
将棉粕倾倒,视察手中残留量,若残留较多,则水分较高,反之较少。用手摸棉粕感受其湿度,一般情况下,温度较高,水分较高,若感受烫手,大量堆码很可能会自燃。c) 闻棉粕的气味,看是否有异味、异嗅等。
5 次粉a) 看次粉颜色、新鲜水平及含粉率。好的次粉呈白色或浅灰白色粉状。颜色越白,含粉率越高(好次粉含粉率应在90%以上)。
b) 闻次粉气味,是否有麦香味或其他异嗅、异味、霉味、发酵味等。c) 抓一把次粉在手中握紧,若含粉率较低,松开时次粉呈团状,说明水分较高,反之较低(含粉率很高时则不能以此判断水分崎岖,要以化验为准)。d) 取一些次粉在口中品味感受有无异味或掺杂。若次粉中掺有钙粉等物时,会感受口内有渣,含而不化。
6 麸皮a) 视察颜色、形状。麸皮一般呈土黄色,细碎屑状,新鲜一致。
b) 闻麸皮气味,是否有麦香味或其它异味、异嗅、发酵味、霉味等。c) 抓一把麸皮在手中,仔细视察是否有掺杂和虫蛀;拈一拈麸皮份量,若较坠手则可能掺有钙粉、膨润土、沸石粉等物,将手握紧,再松开,感受麸皮水分,水分高较粘手,再用手捻一捻,看其松软水平,松软的麸皮较好。
7洗米糠a)先寓目洗米糠颜色、形状。洗米糠呈浅灰黄色粉状,新鲜一致,伴有少量碎米和谷壳尖。再看其是否发霉、发酵和生有肉虫。
b)闻洗米糠气味,是否有清香味或其他异嗅、异味、霉味、发酵味等。c) 抓一把洗米糠在手中,用力握紧后再松开,若手指和手掌上有滑腻的感受,则含油较高,反之较低;若手感没有滑腻感受,但有湿润感,则水分较高;察看碎米颜色,若米粒有渗透形的绿色时,则不新鲜;用手指在手掌上重复揉捻,若感受粗拙则说明糠壳较重;抓一把若坠手,则说明可能有掺杂。d) 取少许洗米糠在口中含化,看有无异味或掺杂,正常情况下,应有微甜味、化渣。
如果含化时不化渣,品味有细小硬物,则可能掺有膨润土、沸石粉、泥灰、砂石等物质。8大豆a) 视察大豆颜色及外观。大豆应颗粒匀称,丰满,呈一致的浅黄色,无杂色、虫蛀、霉变或变质。b)用手掐或用牙咬大豆,据其软硬水平判断大豆水分崎岖,大豆越硬,水分越低。
9 DDGSa)看颜色、形状,DDGS呈黄褐色碎屑状,含有较多玉米皮状物。b) 闻气味,DDGS略带微酸甜味,无其他异嗅、异味。c) 尝味道,DDGS尝起先有微酸味,后有玉米香味回味。d)用手捻DDGS,若感受粘手,则水分较高,反之较低。
10肉骨粉a)看其颜色、形状。肉骨粉是呈黄色至淡褐色和深褐色粉状物,含脂肪高的色深,牛羊肉骨粉颜色较深,猪肉骨粉颜色较浅,含有细骨粒、肉质和脂肪球。b) 借助镜检可见黄色至淡褐色或深褐色固体颗粒,显油腻。
组织形态变化很大,肉质外貌粗拙并粘有大量细粉,一部门可看到白色或黄色条纹和肌肉纤维纹理,肉质为较硬的白色、灰色或浅棕黄色的块状颗粒,不透明或半透明,带点儿黑点,边缘圆钝。经常混有血粉特征,也有混入动物毛发的,毛发特征为长而粗,弯曲。
颜色差别,羊毛通常是无色的半透明弯曲线条。c) 肉骨粉闻之有腊肉香味。若有异味、异嗅、氨味和焦味则讲明此肉骨粉不新鲜,存放时间过长,已糜烂。
d) 抓一把肉骨粉握紧,松开后,能自然散开,否则可判断此肉骨粉水分及脂肪含量较高。e) 口含少许能成团,品味时有肉松感,有肉香味,无其它异味,无细硬物,若有且多,则讲明砂份含量较高,味咸则盐份含量高,味苦则讲明曾自燃或烘焦过。
11 鱼粉a) 寓目鱼粉颜色、形状。鱼粉呈黄褐色,深灰色(颜色以原料及产地为准)粉状或细短的肌肉纤维性粉状,蓬松感显着,含有少量鱼眼珠、鱼鳞碎屑、鱼刺、鱼骨或虾眼珠,蟹壳粉等,松散无结块,无自燃,无虫蛀等现象。b) 闻鱼粉气味。
有鱼粉正常气味,略带腥味、咸味,无异味、异嗅、氨味,否则讲明鱼粉放置过久,已经糜烂,不新鲜。c) 抓一把鱼粉握紧,松开后,能自动疏散开来,否则说明油脂或水分含量较高。
d) 口含少许能成团,品味有肉松感,无细硬物,且短时间内能在口里溶化,若不化渣,则讲明此鱼粉含砂石等杂物较重,味咸则讲明盐分重,味苦则讲明曾自燃或烧焦。e) 通过显微镜详细检查鱼粉有无掺杂使假现象。12 膨化大豆a) 观其颜色和形状:膨化大豆应呈黄色或淡黄色膨化颗粒状,无显着大和粉末状。b) 闻其气味:膨化大豆应有较浓的豆香味,不应有生豆子味。
也不能有焦糊味和霉臭味。c) 用手触摸:颗粒匀称疏松,不硬也不软。d)用口尝:感受有无异味,用牙咬应有较清脆的声音。
13蚕蛹a) 看颜色和含量:蚕蛹呈黄褐色或浅玄色的蛹状油浸物,无显着粉末泥沙和丝状杂质,僵蚕含量不宜凌驾5%,无显着霉变和虫蛀。b) 抓一把蚕蛹详闻其气味,应有新鲜的腊香味,无异味异嗅,若已有霉嗅味,则该蚕蛹不新鲜,已发酵变质。c) 用手捏,蚕蛹能成粉末,但又不是全是粉末,若全呈粉末则说明烘烤过分,将影响粗卵白质。
d) 用口尝,有酥香味,口含不久将溶化。14 啤酒糟a)啤酒糟呈灰色或浅玄色的粉状物,存在显着的纤维物(如大麦皮、稻谷皮等)。b)闻其气味应有淡淡的酒香味,无其他异味、异嗅。
c)用手捏有松软的感受,体轻。若体重,则有掺假嫌疑(主要掺入物为:膨润土、沸石粉、泥砂等)。15 统糠a) 先寓目统糠颜色、形状、统糠呈浅灰黄色形状新鲜一致,伴有少量谷壳壳尖,看其是否发霉发酵和生有肉虫。
b)闻统糠气味,是否有清香味或其他异臭、异味、霉味、发酵味等。c) 抓一把统糠在手中,用力握紧后再松开,若手感没有滑腻感受,但有湿润感,则水份较高,抓一把若坠手,则说明可能掺杂、品味有细小硬物,则可能掺有膨润土、沸石粉、泥灰、砂石等。16 膨润土a) 先寓目其颜色.b)打开袋,看其是否有结块现象,若有结块现象则水份较高,用手用力握,再松开,成块不散开则水份较高。
c) 抓一把膨润土在手中,有滑腻的感受,若有细小颗粒,则有掺杂。17 油脂(混和油、棕油、鱼油)a) 先视察油脂颜色,油脂颜色为棕色。b) 嗅油脂味道,是否有异嗅、异味或焦味。c) 用一张纸拿木棍在油脂容器的中间和底部取油。
划分沾在纸上,用火烧,有滋滋声音则掺有水份。d) 用手指捻,油脂十分滑腻的感受,有细小颗粒则掺杂。7种常用饲料添加剂的快速判别方法一、维生素A的判别方法维生素A肉眼看为淡褐色或灰黄色颗粒。
取样品0.1克,用无水乙醇湿润研磨并将其溶解,加氯仿10毫升,再加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0.5毫升,溶液若先显蓝色并立刻褪色,才证明是维生素A。二、维生素E的判别方法维生素E的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。取样品15毫克,加无水乙醇10毫升使其溶解后,加硝酸2毫升,摇匀加热15分钟,溶解显橙红色为正品。三、维生素K3维生素K3从外貌看是外观呈白色或灰黄褐色的晶体粉末。
取样品0.1克,加水10毫升9使其溶解,再加碳酸钠溶液3毫升有鲜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正品。四、维生素B1维生素B1外观呈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,稍有臭味,微苦。取样品0.1克,加少许水振摇,过滤,在滤液中加碘试剂3滴,有棕红色沉淀生成。五、维生素B2外观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粉末,有苦臭味,取样品0.5克,加水少许溶解,提取上清液,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2滴,上清液中黄色荧光消失。
六、硫酸亚铁取0.1克样品,溶于10毫升水中,取其溶液加入2—3滴10%铁氯化钾溶液,生成深蓝色沉淀,加入数滴稀盐酸,沉淀不易溶解为正品。七、硫酸镁取1克样品,溶于10毫升水,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,加入适量氯化铵沉淀则溶解。加入5%磷酸氢二钠溶液,有白色沉淀生成,加入氨水后不溶解。
则证明是正品。
本文关键词:17种,饲料,原料,、,7种,添加剂,的,感官,判别,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
本文来源: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-www.pxhfwl.com